东方白鹳现身、黑脸琵鹭“扫鱼”……东莞加速打造生态之都、绿色之城
蓝喉歌鸲。 木头 摄
金翅雀。 苏敏娜 摄
(资料图)
灰胸竹鸡。 李嘉怡 摄
彩鹮。 梁韬 摄
黑脸琵鹭。 梁韬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东莞,从东面的谢岗到中心城区的东城,从中部的松山湖到西南的滨海湾,“绿色繁荣、城美人和”的城市底蕴“藏身”于鸟儿的迁徙路线中。
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从世界工厂到生态之都、绿色之城,加速转变的东莞,正在全力打造“绿美东莞”的城市名片。
东莞美不美,环境好不好,鸟儿们最有发言权。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在经济活力强势复苏的同时,生态魅力也在持续彰显。今年以来,一批批珍稀鸟类频频“造访”便是最直接的例证。
截至目前,在莞民间观察记录到的鸟类已达329种。这次,我们用鸟瞰视角观察东莞,从候鸟的迁徙地图中,寻找属于“绿美东莞”的真实答案。
谢岗镇:彩鹮造访
刷新东莞鸟类野外观测纪录
彩鹮是种旅鸟,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高,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坐拥34个镇街(园区)的东莞,拥有24个湿地公园、21个森林公园,全市共有11个镇街成功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是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同时,东莞地处“西伯利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国际候鸟迁徙通道,每年的秋冬时节,无数候鸟迁徙而来,在湿地公园、海岸滩涂衔草运枝,嬉戏觅食,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观鸟地图的首站,打卡位于东莞东端的谢岗镇。今年4月15日,五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出现在谢岗黎村一处水田。最早发现它们的,是来自深圳的鸟类摄影爱好者蔡汝广。
当天早上7时许,蔡汝广在谢岗镇黎村松岗头拍摄黑翅长脚鹬,突然发现远处有几只黑色的大鸟,形态像鹭鸟,鸟嘴像朱鹮,身体颜色却很深。他迅速按下相机快门,拍下珍贵瞬间。后来通过核实,这5只“大鸟”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在谢岗发现的5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彩鹮,不仅刷新了东莞鸟类野外观测的纪录,也是东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佐证。
据广东省林业局专家介绍,彩鹮属于鸟纲、鹈形目、鹮科、彩鹮属的鸟类,其体型修长,羽毛栗紫色,鸟喙似弯刀,羽色会随着光照角度而改变,由此得名“彩鹮”。彩鹮主要栖息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有时也会到稻田中活动,性喜群居,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彩鹮是种旅鸟,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高,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彩鹮曾一度被认为已在中国绝迹,不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2003年彩鹮在台湾被首次发现,接着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出现。自2009年以来,彩鹮在云南、贵州、湖北、江西、福建等地都曾有发现。这次在东莞还是首次野外监测到。
东莞观鸟协会会长苏敏娜介绍说,在东莞市谢岗镇黎村新发现的彩鹮属于旅鸟,在迁徙途中经过谢岗,由于黎村稻田的食物和环境适合它们的生活需要,因此这些彩鹮选择停留在黎村稻田栖息,待补充体力后将再次迁徙。
值得一提的是,谢岗还有一个“观鸟天堂”——银山湿地公园。它位于谢岗镇曹乐村,是低洼河漫滩涂地,绿化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于2021年成功获评“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
随着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日趋变好,适合鸟类生存栖息的空间不断增多。在这里,包括绿头鸭、白胸苦恶鸟、池鹭、苍鹭、白鹭在内,已记录的鸟类已有40多种。观鸟,成为市民游览银山湿地公园必不可少的主题。
近年来,东莞市内连续发现黄胸鹀、黑脸琵鹭、东方白鹳、彩鹮等多种珍稀鸟类。东莞地形多样,气候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并不断通过规划建设保护栖息地、整合优化提升栖息地质量等方式,加强陆生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目前,在东莞境内民间人士观测记录到的鸟类已达329种。
东城同沙生态公园:猛禽方阵
该公园首次发现大规模猛禽活动
猛禽与一般的鸟类不一样,对生态环境与食物的要求都很高。
“彩鹮光临,是东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最好见证。”在苏敏娜看来,彩鹮在迁徙旅途中,第一次在东莞停留觅食,从侧面印证了东莞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东莞观鸟爱好者阮少壮也表示,“除了彩鹮,我们在东莞野外还观测到黄嘴白鹭、黑脸琵鹭、白肩雕、小青脚鹬、黄胸鹀,这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近年来,东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普惠民生福祉,不遗余力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今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南都记者从2023年东莞市“六五”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过去的2022年,东莞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PM2.5平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全市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从谢岗镇出发,往西飞行,来到位于东莞中心城区的东城街道。东城同沙生态公园有着“都市绿肺,现代桃源”美誉,也是南迁候鸟的栖息地。
每年秋冬时节,候鸟南飞,同沙生态公园都会迎来很多“新朋友”。2020年10月,数十只黑冠鹃隼、凤头蜂鹰组成的“队伍”掠过同沙生态公园牛山溪湿地的高空,猛禽的雄姿被几名东莞市观鸟协会的会员摄入镜头,这也是在同沙生态公园首次发现大规模的猛禽活动。
阮少壮透露,猛禽与一般的鸟类不一样,对生态环境与食物的要求都很高。当时他和摄影伙伴发现的猛禽“方阵”中,有的猛禽属于留鸟,已经以同沙生态公园为家了。有的属于南迁避寒途经同沙生态公园的候鸟,下一站是海南岛。据了解,这也是封山育林20多年,同沙生态公园首次迎来了“猛禽”方阵。
从东城同沙公园出发,继续飞行,来到位于东莞西南的虎门镇。
2023年1月,被誉为“鸟界国宝”的东方白鹳现身虎门镇南面社区附近湿地,刷屏当地朋友圈。当地居民表示,该湿地紧邻珠江口,每日退潮时,大批在此“聚居”的白鹳就会飞来捕食。鹭鸟与镇区闹市近在咫尺,却相处悠然。
从滨海湾到松山湖:“候鸟天堂”
成为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除了黑脸琵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和白腰杓鹬等珍稀鸟类也不时造访。
生态环境是否好转,“敏感”的候鸟有发言权。从虎门出发,飞往东莞滨海湾新区,那里也有一个“候鸟天堂”。
2022年新年伊始,滨海湾沿海滩涂出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这是自2019年来,东莞再次发现黑脸琵鹭的踪迹。除了黑脸琵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和白腰杓鹬等珍稀鸟类也不时造访。
据东莞滨海湾新区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年秋冬时节时,造访滨海湾的“老熟人”当中就有红嘴鸥,它们从遥远的新疆、东北、西伯利亚大陆穿越千山万水,寻觅温暖之地过冬。早在11月中旬,几支红嘴鸥“小分队”就会首先抵达滨海湾。后续随着天气变冷,庞大的红嘴鸥群陆陆续续出现在滨海湾大桥附近、磨碟河出海口处的滩涂上。
除了红嘴鸥,白鹭也是滨海湾的“老朋友”,秋冬时节,这些水里的“翩翩公子”都会陆陆续续结伴迁徙至此。在候鸟成群飞来之时,“鸟中大熊猫”黑脸琵鹭也现身滨海湾,在滩涂浅水区“扫鱼”。
据介绍,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板块的一大片滩涂极具生物多样性,潮水带来的泥沙掩藏了成千上万的软体动物,潮水涨退之间也带来各种鱼群,食物丰富。同时,这片区域远离闹市人群,保留原生态的海滩面貌,每年都会有大批鸟类前来“栖息”,逐渐成为了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从滨海湾新区出发,换个方向,飞回位于东莞中部的松山湖,这里也是“鸟儿”天堂。数据显示,松山湖目前共调查到651种植物、鸟类约156种,其中鸟类数量占东莞全市一半。当前,松山湖正在筹建青鹤湾鸟类湿地公园、科学公园等170余公顷公园绿地。
数读“绿美东莞”
●近年来,东莞深入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全市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都超20个、自然保护区6个、镇级以上城市公园165个、口袋公园375个,建成绿道1372公里、森林步道428公里、碧道40公里、生物防火林带671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61平方米。
●截至2023年5月,东莞民间人士观测记录到的鸟类已达329种。观鸟、拍鸟成为生活新风尚,爱鸟、护鸟已成为东莞人民的自觉行动。
●东莞市陆生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仪器共拍摄到野生动物1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其中就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香港瘰螈、白鹇(广东省省鸟)、豹猫和三索锦蛇,以及濒危鸟类禾花雀等。
关注
东莞观鸟爱鸟人士成倍增长
观测到的鸟类种类频频刷新
东莞鸟类的增多,苏敏娜体会颇深。作为东莞市观鸟协会会长、同时也是谢岗中学生物科组长的她,从2008年开始记录观鸟,至今的15年间,见证了东莞鸟类纪录的不断刷新和观鸟团体的不断壮大。
“我们从2008年开始记录,东莞的鸟类也才60多种,到现在(2023年)已经超过300种”,苏敏娜表示,特别是近三年内,东莞观鸟爱鸟人士成倍增长,观测到的鸟类种类也频频刷新。比如,2020年只有约270种,截至2023年5月已增加到32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而滨海湾还出现了黑脸琵鹭、黄嘴白鹭、东方白鹳、白肩雕、小青鹬5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突出绿美引领,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
众所周知,珍稀物种对其栖息地的选择要求很高。这些年东莞环境大变样,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持续增加,也在表明东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向好。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柱梁透露,仅2023年以来,东莞就观测到野生白鹇、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这与东莞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推进 “治污成效巩固年”工作、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密不可分。
2023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今年,东莞将突出绿美引领,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积极探索绿美广东的东莞路径,构建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新格局。
推进湿地保护,打造湿地碧道
具体到东莞各镇街(园区),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滨海湾新区,积极推动林长制落地开展,并在生态系统、慢行系统建设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动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助力绿美东莞建设提速提效。
去年5月以来,滨海湾积极推进湿地保护、植被恢复和水体治理,开展了大规模的绿化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改善城市环境,将生态保护、休闲运动、科普教育融为一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鸟界国宝”东方白鹤、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以及数以百计的鹤类、雁鸭类、鸻鹬类等野生鸟类栖息驻足,滨海湾成为候鸟迁徙路上一个重要的越冬地与中转站。
在松山湖,依托燕岭湿地公园、下沙湿地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将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湿地碧道,形成“自然生态核心+山水生态廊道+绿色生态基质”的复合生态空间结构。
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主题,5月25日,2023年绿美广东竞风华大型主题活动东莞赛区初赛结束,包括松山湖和滨海湾在内的10个镇街(园区)晋级复赛。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刘岸然 王佳 陈伟斌 谢江涛
统筹:何永华 肖佩佩 梁锦弟 刘晓雨 陈成效 陈实 关健明 李湘莹
执行:田玲玲 莫晓东 曾奕静 唐国轩 黄芳芳 谭涵潇 刘媚 韩成良 张欣仪 陈秋宇 李发英 周炯辉 朱颖红 林耀华 肖遥 吴佳琳 李豪 蔡文静 李睿涛 黄莉佳 谢子明 刘苗刘泽宇 张许君 罗锐 陈辉 叶钧廷
实习生:陈丽卿 薛铭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