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递!狐大医 | 老年人不敢动、怕出门?当心是跌倒恐惧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老年医院护理部 罗昌春
编辑 | 李冬梅
(资料图片)
老年人由于全身机能减退,维持自身稳态能力下降,对外在环境的变化无法及时做出反应,会导致行走时步态不稳,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跌倒。
WHO报告,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28%~35%,我国每年约有5000万名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老年人跌倒可引起许多严重后果,如跌倒引发心脑血管病意外、骨折及其后的长期卧床并发肺部感染等,跌倒已经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它又被称为“老年人的临终骨折”。
很多老年人在有过1次跌倒经历后,会变得不愿意活动,没有信心或不敢上下楼梯、不敢走在不平整的路面,害怕拥挤的地方、乘坐扶梯时紧握扶手,这些表现很可能就是老年人对跌倒的恐惧。他们担心一不小心再次跌倒,出现意外,内心战战兢兢,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
跌倒除了对躯体造成伤害外,对老年人的心灵更是一个重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跌倒恐惧。
什么是跌倒恐惧?
跌倒恐惧是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伤害,是指老年人进行日常活动时为避免跌倒而产生的恐惧、回避的心理行为,这是一种对跌倒的过度关注。
跌倒恐惧也称害怕跌倒,跌倒恐惧被认为是跌倒造成的心理创伤,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
跌倒恐惧常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发生率为3%~85%,约50%没有跌倒史的老年人也有跌倒恐惧。据统计,我国社区老年人害怕跌倒的发生率为41%~65%。过度的跌倒恐惧会导致老年人活动受限,机体功能下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哪些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跌倒恐惧?
● 有跌倒史的老年人;
● 高龄、女性、无配偶、文化程度低、独居的老年人;
● 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
● 使用助行器的老年人;
● 有焦虑、抑郁的老年人;
● 患有3种以上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 引起老年人平衡能力、肌力、肌肉质量下降的因素和疾病均能导致一定程度的跌倒恐惧,如髋部骨折、髋膝骨关节炎、帕金森、脑卒中、肌少症、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视力下降、感觉障碍等;
● 认知功能的退化及情绪改变也会引起跌倒恐惧。
跌倒恐惧有哪些表现?
心理特征:
● 强烈的恐惧感,害怕再次跌倒
● 对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缺乏信心
● 焦抑、抑郁等负性情绪
● 内心战战兢兢、过度担忧
行为特征:
● 不愿意“动起来”
● 拒绝参加社会活动
● 常常静坐或卧床
● 回避行为明显
跌倒恐惧有哪些危害?
跌倒恐惧可能比跌倒本身的伤害更加深远,跌倒恐惧会导致老年人活动回避行为、久坐行为增加,减少外出,限制社交,伴有机体功能退化、肌肉萎缩和平衡不良,进而导致身体衰退与虚弱,导致废用综合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错综复杂地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对老年人的影响:
● 活动能力下降,肌肉力量减弱,增加跌倒风险;
● 产生焦虑及抑郁的情绪;
● 生活质量下降。
对家庭照顾者的影响:
● 照顾者害怕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可高达73%;
● 家庭照顾者秉持着“静养”文化,认为让老年人坐着或躺着才安全,常常会限制老年人外出,因而易导致老年人活动量大量减少,使得老年人行动能力逐渐下降从而更易诱发跌倒。
如何了解老年人是否有跌倒恐惧?
国际版跌倒效能评估表是目前在老年人群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跌倒恐惧评估表;评估内容包括16项生活活动,每项活动从“完全不害怕→有点害怕→相当害怕→非常害怕”四个程度,计分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总分为16项内容的得分之和,最低16分,最高64分,得分越高,表示跌倒恐惧程度越高,跌倒效能越低。
评估内容包括:
● 打扫房间
● 穿脱衣服
● 准备简单的饭菜
● 洗澡
● 购物
● 从椅子上站起来或坐下
● 爬楼梯
● 听电话
● 拜访亲友
● 参加社会活动
● 散步
● 伸手拿高过头顶的东西
● 在滑的路面上行走
● 在拥挤的人群中行走
● 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
● 上下斜坡
责任编辑: